close
孫小毛大人:

我對你很有義氣吧!找到你在Cheers上面的報導耶~~

我也想去做志工,不過兒童城不缺我這種吧!

-----
2007年6月 Cheers雜誌

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content/083/083038.asp

獨力送志工出國,為兒童充電希望

孫嘉豪,34歲,大學時代就有志工服務經驗,畢業後曾在珍古德協會、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等非營利組織服務,2003年底創立海外服務隊,送國內志工到巴拿馬兒童城。
與許多充滿熱忱的年輕人一樣,孫嘉豪踏上海外志工的道路,但不同的是,他回國後自掏腰包,陸續送出更多志工到巴拿馬去,延續了他對海外服務的熱情。


文/黃采薇 照片提供/孫嘉豪

透過國際發展合作基金會的「海外志工計劃」,2001年,孫嘉豪飛過半個地球,來到巴拿馬兒童城,踏上從小嚮往,擁有馬雅古文明的中南美洲。
說好是來當志工,教當地孩子電腦,但一下飛機,迎接他的是一片只有「乾」、「濕」季之分的赤炎大地。


看到這位遠方之客,小孩拉他的衣角,側頭觀察他怎麼吃東西,年紀大一點、敢開口的就問會不會「功夫」,認不認識Jacky Chen(成龍),每天出門面對數十雙好奇又野性的眼睛,他回憶:「我覺得自己好像動物園裡的國王企鵝。」


巴拿馬兒童城是一個半官方組織,經費三分之一來自巴拿馬政府、三分之一來自企業捐贈、三分之一來自本身營收,城內收容200多位中低收入戶的孩子,負責照顧他們到成年。當地民風早婚多產,卻又養不起小孩,學習是唯一幫助他們脫離貧窮惡性循環的方式。在聯合國認定中,每人每天平均收入低於1美元,即達到「赤貧」標準,巴拿馬人民的經濟水平卻遠低於此。「但他們的自我滿意度卻很高,」孫嘉豪說:「這裡的人民很熱情、很快樂。」


那時孫嘉豪還不滿30歲,出國之前,他當過月入6位數的SOHO族,也在好幾個NPO(非營利組織)工作過,他打好主意,既然飛到南美洲,就要「好好幹」。在巴拿馬義務教育中,高中生1週上課時間不過12小時,但他卻1週排滿了30小時以上的電腦課,成了當地人眼中最苦幹實幹的「亞洲鐵人」。


在兒童城,凡「可以插電的」都歸他管,孫嘉豪除了是電腦老師,還身兼水電工、廚師。最令他訝異的是,課程結束後,一個原本連滑鼠都不會拿的孩子居然得到全國網頁設計比賽第3名,「超感動!」孫嘉豪口氣難掩興奮。


「不好玩,就回來」

出發前,最支持他的妹妹送了「六字箴言」,孫嘉豪一直貼在電腦前,那幾個字是:「不好玩,就回來」。畢竟,志工不是光靠慈善心,或是清高的理想就可以走下去,而是藉由服務更認清自己,持續保持快樂心情才有幹勁做下去。例如,孫嘉豪在巴拿馬遇到最挫折的是:計劃要執行特別困難。常常他建議當地人民如何改善生活,只會得到一個回答:「Maana」(西班牙文的「明天再說吧!」)但隔天滿心期待結果時,得到的永遠又是另一個Maana。遇到這種狀況,孫嘉豪也只有催、催、催。


剛到兒童城時,他申請一條網路線,結果3年之後線路才正式牽好。為了買本Word教科書,還得到路程數小時之外的哥斯大黎加,才找得到書店。就因為如此,做志工,尤其是海外志工,不能全憑熱忱一股腦兒投入,待過大大小小NPO,孫嘉豪看得很透徹,他說,非營利組織和企業並沒有兩樣,長期虧錢都活不了,差別只在企業獲利多落入個人口袋,但NPO的收入則由全民共享。


在巴拿馬待了26個月,孫嘉豪回台後試著延續海外服務的熱忱。他自掏腰包,籌組青年海外志工團,繼續和兒童城合作,從3、4年前開始,每半年送一個台灣電腦志工出國,當地食宿由兒童城提供,國內的教育訓練和機票錢全由他包辦。算算平均每送1位志工出去,要花掉近10萬元,這些全由他和太太幫母親照顧自家生機飲食店的薪水收入來支付,「不問我,我還不會去算,這真的是一筆錢!」他做出有點心痛的表情。


「但放不下,就是放不下,」孫嘉豪說,2年多相處,當地孩子已經像家人,他只是不希望服務的線就這樣斷了。他坦言,當年他離開巴拿馬,有很大原因是「社會期待的壓力」--普遍觀念中,男生越接近30歲,越該有份穩定工作,而不是任意妄為地為了一份海外夢想而閒晃不做正經事。因此返台後,他決定用自掏腰包的方式,來延續海外服務的種子。

幾年來,他的「一人協會」已經送了6個人出去,今年暑假,第7名志工即將飛往巴拿馬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克勞蒂亞油膩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